top of page

以往我們調整坐墊前後, 是以曲柄呈水平、三點鐘方向, 踏板水平時, 以膝蓋前方之垂線剛好通過拇指球, 因為這樣好像最有利於施力, 因為下踩力量與力臂正好垂直90度。踏板的位置, 也是以拇趾球可以通過踏板軸心為準。

 

不過這點會有點誤導, 根據研究指出, 很多人下踩力量最大之處, 並非出現在3點鐘方向, 反而在2點鐘前後, 到底狀況如何!

 

以拇指球在腳踝90度時, 剛好垂線通過踏板軸心,  是我們常用的基準點。 但是也會有人再說, 鞋子小於40號的, 拇趾球往後移, 大於44號的, 往前移; 衝刺的拇趾球往後移, 爬坡的往前移。

這些很籠統的修正法, 只會搞的大家無所是從, 眾說紛紜。

 

其實這些與你的施力方法、施力的肌肉的不同較有關。

 

以下是一個小實驗

 

雙腳與間同寬, 慢慢下蹲, 至膝蓋為彎約30-45度, 類似蹲馬步的狀況, 記的師夫都會說, 膝要鬆, 跨要塌。 

接著, 用大腿前四頭肌的力量, 用力將膝蓋打直, 感受一下腳底下踩出力點在哪裡?

 

再一次蹲下, 這次站起來時, 嘗試盡量四頭肌不要用力的站起來, 膝蓋打直,  感受一下腳底下踩出力點在哪裡? 與四頭肌用力時比較, 哪一個施力點較前面?

 

接下來, 若有訓練台, 以現有的設定去踩踩看, 以站姿踩, 四頭肌用力較多, 你是不是會覺得好像踩到踏板前方,  踏板一直要往前翻。再用力墊腳尖、站著踩 ,狀況是變好還是變壞?

坐下來, 屁股盡量後坐, 這時膕繩肌腱較有力, 你是不是覺得好像踩到踏板後方, 踏板一直要後翻 ? 嘗試腳踝放鬆不用力, 狀況變好還是變壞?

 

如果是上述這種狀況, 那踏板就像翹翹板一樣, 翻來翻去,  表現在騎車時 就會在坐著踩時, 踏板一直後翻, 腳跟向下掉; 站起來踩時, 則踏板前翻, 趾頭一直向前頂到鞋子。

 

這時就要用到ankling 的技巧。

踏板前後調整

 

 

以拇趾球在腳踝90度時, 剛好垂線通過踏板軸心為基準點, 當你墊腳尖時 ,拇趾球就超過了踏板軸心,  腳板上勾背屈時, 拇趾球就落在後面了;如果你能將下採用力的狀況與腳踝的狀況配合, 那就有機會把施力點維持在一個較衡定的狀況。這種狀況在STACK HEIGHT較高(LOOK.CAMPY)的踏板,感受會更明顯,同樣旋轉角度,重心點變化較大。 

 

所以囉:若你把軸心對準拇趾球,隨著施力方法的不同,會有下列變化。

四頭肌出力時, 施力點較往前, 這時小腿肚要放鬆, 腳踝會背屈一些, 施力點就會再往後移回來。  反觀, 膕繩肌腱出力的, 施力點較後方,  腓長肌用力些, 墊腳尖一些, 施力點就往前修正回來了。這樣 下踩的力量,就可以永遠保持在踏板軸心之上 。

反過頭來說,你是調整踏板位置來改變施力點:拇趾球在踏板軸前方的,軸心較接近膕繩肌腱的施力點,較適合於膕繩肌腱出力; 拇趾球在踏板軸後方的,軸心接近四頭肌施力點,較適合四頭肌於出力。若你把姆趾球調的離軸心太遠,這樣子腳踝動作就比較死板,你想變化踩踏也較困難。我還是建議不要太借重前後的調整來改善施力, 而是調整拇趾球在軸心前後0.5CM內, 然後好好去改善自己的腳踝的靈活度,這樣才是較全面性的改進。

 

以這些為準則 ,去感受一下自己的施力點是在前或在後, 還是像翹翹板? 再一步一步去調整腳踝、踏板, 會比較有依據。

這樣複雜, 腦袋瓜如何去執行呢? 你試著給你的腳這麼多指令看看, 絕對會當機的。  有心學的人, 看看上勾好還是下踩好。

bottom of page